人工气候室未来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2-11 阅读次数:次
人工气候室大家应该有所了解,简单来说,它就是能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湿度、气压和气体成分等因素的密闭隔离设备,又称可控环境实验室。在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的情况下,人为地在室内再现生物或人类有关的各种自然条件的实验设施。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气候室是美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园艺学家温特教授于1949年在加里福尼亚的帕萨迪纳主持建造的。人工气候室的出现是生物学领域实验手段的一次革命,大大加快了生物研究的进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七十年代以来,人工气候室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农业、医学、海洋、宇宙等各个研究领域,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设施,特别是农业技术措施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例如农业的加代繁殖,耐寒性育种,病虫害规律研究和防治,作物生理、蔬菜栽培、水产养殖研究,以及家禽家畜遗传,环境设施、代谢与词料标准、棚舍最适环境等等研究都有较多的应用。
人工气候室在我国出现比较晚,1964年开始研究设计,于197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投产。一七十年代后期也相继生产了一些小型人工气候箱。发展到现在的21世纪,人工气候室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例如智能人工气候室,当然也能简单称之为植物生长室,仪器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条件,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研制的FPID控制模式的智能微电脑人工气候室控制系统,具有控温、控湿、控光和时间程控等功能。
人工气候室由控制室、空气处理室和环境实验室三部分组成控制室内装有控制各种因素的调节器和巡测器,调节器指示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正定值,并根据巡测器连续不断地检测环境实验室的实际值与正定值之间的偏差,自动发出动作信号分别传递给各种执行机构(如热源、冷源、光源、气体成分控制系统)进行动作;空气处理室内装有空气过滤器、热源、冷源、除湿器、加湿器等设备,这些设备按控制室内调节器的指令动作;环境实验室内装有电光源和监测光、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的感应元件,并与巡测器相连接,将各感应到的实际值传给巡测器转到控制室的调节器上进行偏差识别。按此路线反复循环使环境实验室中的实际值与调节器上的正定值相同。人工气候室常用于研究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也可用于某些生物的栽培驯化、育种等工作。其规模及可控条件则根据需要确定。
目前人工气候室可分成三种类型:综合利用型、专用型和小型生长箱。综合利用型一般是以中央控制方式来控制生长室内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多因子或者单因子的综合研究;专用型规模比前者小,可以分室控制,条件易变,一般进行单因于研究;小型生长箱体积小、经济,适十小规模研究试验。以采光的方式论,又可分为人工光照型和自然光照型两种。虽然人工光照型存在投资大、耗能多、运行费高等问题,但是对于大型企业和企事业科研单位来说,人工气候室还是最佳的实验仪器。
市场上销售的人工气候室,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模拟电路与小规模数字电路,一般测量点到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为点到点方式,采集节点与控制器之间的需要复杂的接线、布线繁琐,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差,工作不稳定,导致系统测试精度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包括人工气候室的监控系统中,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应用成功的例子。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应用只是简单地使用了无线连接代替小部分的有线连接,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势将势必是人工气候室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THE END)